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留言簿

公告

最新日志

最新评论

搜索

登陆

友情连接

统计

2006-4-12 10:13:15
常见花卉600种
第一节 蕨类植物

近年来,人们对观叶植物越来越感兴趣,尤其是蕨类植物,它代表着观叶植物的一大潮流,以其优美独特的造型,风靡世界,深受人们的喜爱。

现代蕨类植物约有120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我国约有2500种,其中有观赏价值的不少。它不仅是美化现代庭院、居室的理想植物,还是插花和室内装饰的优良材料。日本、欧美人把蕨类植物视为高贵素雅的象征,他们以客厅、庭院、宾馆、办公室、公园中能配置几盆蕨类植物为荣。为此,这些国家已成立了许多专门生产观赏蕨类的公司和苗圃。



一 石松科 Lycopodiaceae

1 筋骨草

学名 lycodium cernum

别名 垂穗石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50cm。主茎直立,基部有匍匐茎,上部多回叉状分枝,顶端常着生地下根而向下弯垂。不育叶螺旋状排列;叶线状钻形,向上弯曲,全缘,先端芒刺状。孢子囊穗小,单一,生于小枝顶端,向下,卵形至卵状圆柱形,无柄;孢子叶覆瓦状排列,干膜质,三角形,边缘流苏状,先端芒状。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分布长江以南地区及台湾省。喜阴湿及酸性土壤。野生分布在山坡草地。分株或孢子繁殖。栽培中注意避免直射光照,选阴湿环境。

主要用途 阴湿环境处的地被盆栽;切叶。



2 石松

学名 Lycopodium davatum

别名 仲筋草、狮子尾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15一30cm。匍匐茎多分枝,其上随处能生假根,并疏生叶;直立茎上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顶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于夏季从2一3年生的营养枝上长出,且高出营养技,疏生叶。孢子囊穗通常2一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圆柱形,有柄。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具不规则锯齿。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分布内蒙古、东北及长江以南地区。喜光,耐寒,华北地区露地栽培冬季地上部常干枯,呈多年生宿根。喜酸性土,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耐旱。

分株或孢子繁殖。分株须在原地切断枝,待生不定根后分植。冬季室内温度不低于0℃,栽于排水好,酸度高的黄壤上中。干旱炎热天要适当灌溉。

主要用途 地被;吊盆观赏;切叶。

3 玉柏石松

学名 lycopodium obscurum

别名 千年柏、玉柏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25-35cm。地下具细长匍匐茎,地上茎直立。多回扇状分叉成树冠状。叶线状披针形、草质、全缘。孢子囊穗密生于末回分枝的顶端叶背。圆柱状,黄褐色。每株常有1-6个孢子叶,阔卵圆形。短柄,具不规则粗齿,多行呈覆瓦状排列。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朝鲜、日本、原苏联西伯利亚以及美洲北部温带地区。中国东北、长江中上游高山地区林下有野生分布。喜半明、多湿,忌强光直射。

春季分株繁殖。夏季孢子成熟可播种繁殖。适用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栽培。生长期水分不足或施肥时沾污了叶面会使叶枯黄。冬季温度要高于5℃。管理简便。

主要用途 盆栽;切叶。

二 卷柏科 Selaginellaceae

4 卷柏

学名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别名 还魂草、万年青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5-20cm。主茎单一,短粗直立,下面密生须根:顶端丛生扁平小枝,呈扇形分叉,辐射开展为莲座状。叶二形,中叶卵状披针形,具长芒;侧叶钻状披针形,具长芒.边缘膜质;叶形小,覆瓦状密生于小枝上。孢子囊穗生于小枝顶端,四棱形,孢子叶三角形。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分布全国各地,原苏联远东地区及日本也有,喜半阴,强光下也能生长良好;极耐干旱、枝叶干时内卷,湿润后开展。

孢子繁殖为主,盆土用疏松、排水好的砂质壤土,盆栽需在不低于0℃的室内越冬,华北地区可露地过冬,呈多年生宿根状。

主要用途 疏林下地被;点缀假山、岩石园。入秋可采收卷球的残株收存,冬季浸入水瓶枝叶伸展可观赏。

5 翠云草

学名 Selaginella uncinata

别名 蓝地柏、绿绒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蔓性草本。主茎柔软纤细,有棱,伏地蔓生;分枝处常生不定根,侧枝多回分叉。叶二形,中叶长卵形,渐尖;背叶矩圆形,向两侧平展;叶下面深绿色,上面带碧蓝色。孢子囊穗四棱形,孢子叶卵状三角形。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分布西南、华南地区及台湾省。喜温暖、湿润、半阴,忌强光直射。常生于林下湿石上、石洞内。春天分株繁殖。生长期要充分浇水,并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冬季越冬室温需要高5℃以上。

主要用途 阴湿处地被;盆栽;盆景;装饰假山石。



三 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



6 扇羽阴地蕨

学名 Scepteridium lumaria

别名 月蕨、小阴地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0一20cm、具根状茎。总柄基出,多汁,淡绿色,基部具褐色鞘状鳞片;营养叶从总柄中部或上部生出,具短柄,阔披针形,l回羽状分裂,裂片扇形至半圆形;叶脉扇状分离;孢子叶较营养叶柄长,出自总柄顶端或营养叶的叶轴下部腋间,2~3回羽状复叶,狭圆锥形,直立,光滑无毛。

繁殖与栽培 原产欧洲,分布中国东北、华北、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及台湾省。喜阴湿,较耐寒。

孢子或分株繁殖。孢子繁殖幼苗生长缓慢,需细心养护。春季分株。目前园林中引种尚少。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吊盆观赏。

7 阴地蕨

学名 Scepteridium ternatum

别名 小春花、蛇不见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20—40cm。具肉质根状茎。营养叶生总柄下部.具短柄,阔三角形,3回羽状分裂;孢子叶生于总柄顶端,远高于营养叶,2—3回羽状复叶,复圆锥形,无叶绿素、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

繁殖与栽培 原产朝鲜、日本、中国。喜阴湿,忌强光直射;稍耐寒;喜富含腐殖质的酸性黄壤土。

繁殖方法目前还在摸索,组培可能成功。主要挖掘野生苗。环境要求高,夏日必须阴湿凉爽,庇荫度因季节而异、宜排水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一年只成熟一片叶子,要注意保护老叶。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

四紫萁科 Osmundaceae

8 紫萁

学名 Osmunda japonica

别名 高脚贯众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cm。根状茎粗壮。叶簇生,具长柄,幼时密被棕色长柔毛,后脱净;营养叶三角状广卵形,2回羽裂,小羽片叶脉两面明显,具短小锯齿;孢子叶春夏抽出,深棕色、卷缩,小羽片条形,沿主脉两侧密生孢子,孢子成熟即枯萎。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越南、印度、日本,中国暖温带及亚热带最常见植物。

孢子或分株繁殖。分株可利用其根状茎上能生大量不定根的特点,把营养叶及根茎切开,然后分植。园林中引种不多,栽培有待研究。

主要用途 林下散植;沟边池畔丛植。

五 观音座莲科Angiopteridaceae

9 福建观音座莲

学名 Angiopteris fokiensis

别名 福建座莲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50-300cm。叶簇生,叶柄粗壮肉质,基部扩大成蚌壳状并相互覆盖成马蹄形,如莲座;叶2回羽裂,羽片互生,上部羽片稍斜向上平展,下部小羽片渐缩短。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处。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分布华南地区及贵州、湖南、湖北省。喜温暖、阴湿,较耐寒;宜酸性土壤。野生于溪边沟谷。

分株繁殖。适栽于肥沃、疏松的酸性上中.适当庇荫.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目前国林引种较少、仅华南植物园、广州园林科研所有少量栽培。

主要用途 庭园栽植;盆栽。

海金沙科 Lygodiaceae

10 海金沙

学名 Lygodium japonicum

别名 铁丝藤、蛤蟆藤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攀援,高可达4m。叶二形,纸质;不育叶价生于叶轴下部、尖三角型;2回羽裂,小羽片掌状或3浅裂;可育叶生于叶轴上部,卵状三角形,2回羽裂,小羽片背面边缘具流苏状孢子囊穗,其顶端有帽状弹性环带,成熟时开裂,散出暗褐色孢子,状如细沙,故名。

繁殖与栽培 原产亚洲暖温带及热带,分布中国北至陕西省西部及河南省南部,西达四川、云南及贵州省。性强健.耐光照,耐寒霜;喜湿润而排水好的肥沃砂质壤土。

孢子繁殖为主。栽培中有部分庇荫生长更好。适应性强.管理粗放。

主要用途 长江流域可作绿篱材料;北方盆栽观叶或吊盆观赏。

六 姬蕨科 Hypolepidaceae

11 姬蕨

学名 Hypolepis punctata

别名 岩姬蕨、冷水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l一2m。叶簇生并疏主,具长柄,柄棕褐色,具粗糙毛。叶长卵状三角形,顶部1回羽裂,中下部3-4回羽裂.小羽片具钝齿,常反卷。孢子囊群着生在羽片基部边缘上。

繁殖与栽培 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分布中国华南、西南及江浙地区。喜温暖、高湿及半明,忌强光直射。

孢子或分株繁殖。分株以春末夏初时进行较好。栽培较容易,盆土要见干见湿.用排水良好的砂壤上加腐叶土即可,要求通风,有一定的空气湿度。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

稀子蕨科 Monachosoraceae

12 岩穴蕨

学名 Ptilopteris maximowiczii

别名 岩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40cm。叶簇生,近膜质,叶背疏生腺体,具长叶柄,光滑,红棕色;叶狭长披针形,基部渐狭,l回羽裂,小羽片基部不对称,一侧为耳状凸起,一侧为楔形;叶轴顶端常延伸或呈鞭形,顶端着地生根,长出新植物。孢子囊群圆形;生于小脉顶端,稍靠近叶边。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喜温暖、阴湿、冬暖夏凉,喜微酸性土壤。

孢子或分株繁殖、生长期忌强光,秋冬室内要阳光充足。须保持空气湿度。宜用微酸性腐叶土栽培。生长期充分浇水,随时去枯叶,入冬后少浇水。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盆景;切叶。

七 鳞始蕨科 Lindsaeaceae

13 乌蕨

学名 Stenoloma chusanum

别名 乌韭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30一60cm。叶簇生,厚草质,无毛,具光泽,披针形,3—4回羽状细裂,羽片互生,下部羽片的基部小羽片较其上部羽片的基部小羽片大,叶脉在小裂片上呈二叉状。孢子囊群位于羽片顶端,囊群盖杯形,如瓶。

繁殖与栽培 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各省至陕西南部。喜温暖、半阴,宜富含腐殖质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稍耐旱。

孢子或分株繁殖。春天分株易成活。性强健,适应性强,栽培容易,注意排水并保持阴湿,越冬温度0℃以上。

主要用途 林缘地被;盆栽观叶。

八 骨碎补科 Davalliaceae

14 骨碎科

学名 Davallia mariesii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cm。根状茎长而横走。叶簇生,具长叶柄,基部具关节,叶片五角形,4回羽状细裂,三角形,小羽片互生,基部下侧一对羽片最大,向上渐狭小。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盅状。

繁殖与栽培 分布中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喜温暖湿润、半阴。

分株繁殖为主。栽培土易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越冬温度不低于5℃,忌通风过强。栽培容易。

主要用途 林下地被;盆栽。

15 圆盖阴石蕨

学名 Humata tyermanni

别名 毛石蚕

形态特征 多年生匍匐草本。株高10—20cm。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鳞片。叶具长柄,其茎部具关节和鳞片,叶三角形,革质,无毛,3一4回羽状细裂,能育叶分裂更细。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的叶脉顶端,囊群盖圆形。

繁殖与栽培 分布中国华东、华南、西南各省。性强健,喜温暖、干燥、半阴。

春季分株繁殖,也可切断带叶的匍匐根茎扦插繁殖。适应性强,栽培容易。宜用肥沃疏松且排水好的砂壤上栽培,夏季注意喷水,提高空气湿度,越冬温度不低于5℃。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盆景。

16 肾蕨

学名 Nephrolepis cordifolia

别名 蜈蚣草、圆羊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40cm。根状茎具主轴并有从主轴向四周横向伸出的匍匐茎,由其上短枝处可生出块茎。根状茎和主轴上密生鳞片。叶密集簇生,直立,具短柄,其基部和叶轴上也被鳞片;叶披针形,1回羽状全裂,羽片无柄,以关节着生叶轴,基部不对称,一侧为耳状凸起,一侧为楔形;叶浅绿色,近革质,具疏浅钝齿。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上方的小脉顶端,孢子囊群盖肾形。

繁殖与栽培 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华南各省山地林缘有野生。喜温暖、半阴和湿润,忌阳光直射。

春季孢子繁殖或分株及分栽块茎繁殖。生长期要多喷水或浇水,光照不可太弱,否则生长弱易落叶,冬天应减少浇水。越冬温度5℃以上。

主要用途 盆栽;切叶

17 葡萄叶蜈蚣草

学名 Nephrolepis exaltata var.todeoides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无块茎。叶丛生而密,三角状卵形,2-3回羽裂,小羽片无柄,密生,波状皱叠。

繁殖与栽培 原产南美、非洲及亚洲热带。其它同肾蕨。

主要用途 盆栽;切叶。

18 波斯顿蕨

学名 Nephrolepis exaltata cv. Bostoniensis

别名 皱叶肾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叶簇生,大而细长.羽状复叶,叶裂片较深,形成细碎而丰满的复羽状叶片,展开后下垂弯曲;叶淡绿色,有光泽。

繁殖与栽培 为长叶肾蕨园艺品种。喜阴及高温高湿。

春天分株或夏天分离匍匐茎上长出的小植株繁殖。20℃以上开始生长,越冬温度5℃以上。忌阳光直射或过阴,强光下叶色极易黄化。对水分要求严格.不可过于或过湿。生长期经常向叶面喷水。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切叶。

九 凤尾蕨科 Pteridaceae

19 大叶凤尾蕨

学名 Pteris cretica

别名 缎带蕨、克里坦岛凤尾蕨

形态特征 叶丛生,叶柄黄色或浅棕色,直立;叶二形,营养叶(不育叶)较可育叶宽,革质,椭圆形,淡绿色,羽裂。孢子囊群生于叶缘。有许多栽培品种。

繁殖与栽培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喜温暖、阴湿,忌强光照射。

分株或孢子繁殖。不耐寒,越冬温度12℃。夏天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每周施薄肥一次、空气湿度高易生介壳虫。

主要用途 盆栽;切叶。

20 井栏边草

学名 Peeris multifida

别名 凤尾草、井兰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细弱,株高30—70cm。根状茎直立。叶二形,簇生,革质,l回羽状复叶;可育羽片条形,叶轴上部有狭翅,下部羽片常2—3叉;不育叶羽片较宽,具不整齐的尖锯齿。孢子囊群沿叶边连续分布。

繁殖与栽培 分布中国除东北、西北以外的地区,朝鲜、日本也有。喜温暖、湿润、半阴,宜碱性土壤,为钙质土壤指示植物。常生于墙缝、井边及石灰岩上。

分株或孢子繁殖。用肥沃、湿润、排水好的碱性土栽植,要求庇荫和高空气湿度,越冬温度不低于5℃。

主要用途 阴湿的林缘岩下、石缝处丛植;吊盆观赏。

十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21 银粉背蕨

学名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别名 铜丝草、通经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15—20cm。叶簇生,厚纸质,表面暗绿色,背面有乳黄色蜡质粉末、叶柄栗棕色,有光泽,基部被鳞片;叶五角形、2-3回羽裂,其中3枚羽片基部相连或靠近,下部羽片较上部羽片长;叶中脉明显.背面不凸起,侧脉羽状分叉。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为反卷的膜质叶缘所包被。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喜光耐半阴,耐寒;极耐干旱,久旱时叶卷曲,稍湿润即舒展;喜钙质土壤,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也能生长。

孢子繁殖。分株或移栽不易成活。栽植不宜过深,土壤排水性要好。

主要用途 盆栽;假山石或水石盆景的装饰材料。

22 中国蕨

学名 Sinopteris grevilleoides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8—25cm。叶丛生,革质无毛,五角形呈掌状深五裂,叶背具白粉,叶轴、羽轴和叶主脉为亮黑色,各羽片向基部渐狭呈彼此相连的狭翅状。孢子囊生于小脉顶端。

繁殖与栽培 特产中国,分布云南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及华北、西北地区的干旱地。自然界中生于裸露干旱的岩石上,分布于海拔1160—1800m的高山上。耐干旱。孢子繁殖。

主要用途 假山石的装饰材料;盆栽。

十一 铁线蕨科 Adiantaceae

23 铁线蕨

学名 Adiantum capillus-veneris

别名 铁丝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高15—50cm,植株纤弱。叶簇生,具短柄,直立而开展,叶卵状三角形,薄革质,无毛;2—3回羽状复叶,羽片形状变化大,多为斜扇形;叶缘浅裂至深裂;叶脉扇状分叉;叶柄纤细,紫黑色,有光泽,细圆坚硬如铁丝。孢子囊生于叶背外缘。

繁殖与栽培 原产美洲热带及欧洲温暖地区,分布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北至陕西、甘肃、河北。喜温暖、湿润、半阴;宜疏松、湿润含石灰质的土壤,为钙质土指示植物。

孢子或分株繁殖。盆土以疏松、肥沃、含石灰质的微粘土为宜,生长期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和较高的空气湿度,适当通风。越冬温度5—10℃为宜。

主要用途 植于假山隙缝,背阴处基础丛植,盆栽观叶和装饰山石盆景。

十二铁角蕨科 Aspleniaceae

24 铁角蕨

学名 Asplenium trichomanes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叶丛生,条状披针形,1回羽裂,羽片对横展,稍有齿,叶深绿色,近纸质;叶柄及叶轴亮栗褐色,沿上面纵向两侧有全缘膜质狭翅。孢子囊群着生于上部羽片小脉处。

繁殖与栽培 原产北美、欧洲及亚洲温带,分布中国陕西、山西、河南、新疆及长江以南各省。喜阴、温暖、高湿。

孢子或分株繁殖。栽培宜用肥沃、排水好的土壤,要求高空气湿度,少通风,冬季越冬温度不低于12℃,生长适温18一20℃,若要叶发黄,就要多吸水并提高底温。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

25 巢蕨

学名 Neottopteris nidus

别名 鸟巢蕨、山苏花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大型附生植物。株高100一120cm。根状茎短、密生鳞片。叶丛生于根状茎顶部外缘,向四周辐射状排列,叶丛中心空如鸟巢,故名;具圆柱形短叶柄;单叶阔披针形,尖头,向基部渐狭而下延;叶革质,两面光滑,有软骨质的边,干后略反卷;叶脉两面隆起,侧脉分叉或单一,顶端和一条波状脉的边缘相连。孢子囊群生于侧脉的上侧,向叶边伸达1/2。

繁殖与栽培 原产热带、亚热带地区。喜温暖、阴湿,不耐寒,宜疏松排水及保水皆好的土壤。

孢子繁殖。生长适温20-22℃,越冬温度5℃以上。生长期需高温高湿,忌夏日强光直射。管理简便。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吊盆观赏,切叶。

桫椤科 Cyatheaceae

26 桫椤

学名 Cyathea spinulosa

别名 树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乔木状植物。根茎直立,高l-4m,其上覆盖厚密的气根。叶丛生空顶,叶柄和叶轴粗壮,有密刺,深棕色;叶大,纸质,3回羽深裂。孢子囊群生于小脉分叉点上,凸起的囊毛上托,圆球形。

繁殖与栽培 分布中国华南地区及四川、贵州,日本也有。喜阴湿、温暖,不耐寒。

孢子繁殖为主。适宜肥沃、疏松、排水保水好的土壤栽培,生长期需大量水分,每天在树顶灌水。越冬温度15℃以上。

主要用途 暖地可庭院种植或盆栽,适于大型建筑室内绿化装饰。幼茎磨成碎屑作附生植物的栽培基质。

十三 鳞毛蕨科 Dryopteridaceae

27 贯众

学名 Cyrtomium fortunei

别名 黑独脊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植物。叶簇生,具叶柄,叶柄基部密生大鳞片;叶矩圆披针形或阔披针形,单数1回羽裂,纸质,羽片镰状披针形,基部一侧为耳状凸起。孢子囊群生于内藏小脉顶端。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东亚地区。喜半阴、湿润,耐寒,不耐高温干燥。

孢子或分株繁殖。春、秋季分株。夏季生长期充分浇水,10月至翌年2月为休眠期,宜保持10℃左右低温。华北地区为耐寒宿根植物。

主要用途 半阴及湿处地被;盆栽观叶;切叶。

十四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28 扇蕨

学名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

形态特征 多年生植物。株高65cm。根状茎上鳞片边缘具细齿。叶簇生,具长柄,叶扇形,鸟足状掌状分裂,近纸质,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孢子囊群生于裂片下部紧靠主脉处。

繁殖与栽培 特产中国,分布四川、贵州和云南省。喜温暖、阴湿,不耐寒。

孢子或分株繁殖。忌阳光直射,需较高的空气湿度。

主要用途 沟边林下地被。

29 鹿角蕨

学名 Platycerium bifuratum

别名 二歧鹿角蕨、蝙蝠蕨

形态特征 多年生大型附生植物。株高40cm,植株灰绿色、被绢状绵柔毛。异形叶,不育叶又称“裸叶”,圆形纸质,叶缘波状,偶具浅齿,紧贴于根茎上,新叶绿白色,老叶棕色;能育叶又称“实叶”,丛生下垂,幼叶灰绿色,成熟叶深绿色,基部直立楔形,端都具2一3回叉状分歧,形似鹿角.故名。孢子囊群生于叶背,在叶端凹处开始向上延至裂片的顶端。

繁殖与栽培 原产澳大利亚。喜温暖、阴湿,冬季干燥时可耐0℃的低温。

孢子或分株繁殖。分株繁殖为主,四季皆可进行,以夏季为好。耐阴,有散射光照即可。生长期需维持高空气湿度,但勿使水停滞在叶面,以免叶面腐烂。冬季过暖及过于干燥不利生长,10℃左右即可。

主要用途 盆栽观叶,吊盆观赏。

30 石韦

学名 Pyrrosia lingua

别名 金背茶匙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株形小巧,高10-30cm。叶簇生,具长柄,其基都有关节;叶厚革质,表面有凹点,叶背密披棕色星状毛;不育叶与可育叶同形,略短而阔,能育叶叶片为披针形至矩圆披针形。孢子囊群在侧脉间紧密排列。

繁殖与栽培 原产中国。喜温暖、阴湿。常附生树干或岩石上。

分株或孢子繁殖。栽培中需设附着物,保证水分充足。

主要用途 暖地可作枯树装饰;岩石园;盆栽观叶。双子叶植物。
posted @ 2006-4-12 10:13:15 cathy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