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金融时报》的一次读者调查显示,冰箱、洗衣机和其它家电制造商海尔(Haier)在中国企业中拥有最强大的公司品牌。
在调查的所有项目上,包括质量、信任度、创新、管理和品牌运作,总部位于青岛的海尔得票都排在首位。今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Lenovo)排在第2位。
此次调查由英国《金融时报》与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联合进行,目的是为了弄清全球商业人士对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的看法。调查中的30家候选企业是由《金融时报》和麦肯锡挑选出来的,受访者也可自行添加。
来自70多个国家的3500多名《金融时报》读者参加了2005年8月进行的调查。
过去一年中,品牌运作逐渐成为中国领先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过去10年,中国企业可靠而低成本的商品制造能力为其赢得了喝彩,但却没有几家企业的品牌能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影响。
成立于1984年的海尔是首批尝试开展全球业务的中国企业之一,该公司于2001年在美国南加州开设了一间工厂。根据海尔网站的信息,公司2004年的全球营收为1016亿元人民币。
海尔上月差点竞购美泰(Maytag)成功,美泰是生产胡佛(Hoover)牌吸尘器的美国家电集团。假如收购成功,海尔可以跳出美国的低端市场。上周,惠而浦(Whirlpool)同意以27亿美元收购美泰。
另一个有国际影响的消费品牌青岛啤酒(Tsingtao Brewery)排在第4位,而过去两年大力进军海外市场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Huawei)只列第9位。中国最大的两个互联网门户搜狐(Sohu.com)和新浪(Sina.com)并列第10位。
当读者被问及最能认出哪些品牌时,总排名仅列第6的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位居首位,这是唯一进入前十名的中资银行。
读者还被要求就10年后他们认为这些企业是否会成为全球领先品牌进行评级。在这个未来潜力排行中,海尔跌至第2位,而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包括著名的“Think”商标使用权)的电脑制造商联想排在首位。
假如收购是壮大品牌的一个途径,调查显示,失败的收购尝试有利于品牌知名度。在英国企业MG罗孚(MG Rover)被破产接管后,上海汽车(Shanghai Auto)收购该企业的尝试宣告失败,但当英国读者被要求说出他们最熟悉哪个中国品牌时,上海汽车排在第3位,而上汽在全球范围排第7位,在中国只排第20位。近期放弃收购美国能源集团优尼科(Unocal)的中海油(CNOOC),在最容易认出的中国品牌中名列第5,但未能进入总排名前十。
译者/李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