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s blog...


公告

我的分类(专题)

日志更新

最新评论

留言板

链接

搜索


Blog信息




人民币又要升了
aku1 发表于 2006-8-11 12:59:22

一、“双顺差”的现实:
  
  GDP只占全球的5%,外汇储备却占了全球总额的25%———中国正在被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平衡问题所困扰,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之势愈演愈烈。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尤其是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使资本项下及经常项下的外汇收支均出现了大幅盈余。自去年7月一次性升值2%以来,人民币一直在缓慢地升值。但这并没有使双顺差的状况得到明显缓解,事实上双顺差的持续膨胀仍在加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双顺差产生的大量美元盈余被政府用人民币收购,从而大量增加人民币的供应,这也是导致我国经济过热的原因之一,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甚至达到11%以上,更使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如箭在弦上。
  
  我国的外汇储备即将突破10000亿美元,如果巨大的外汇储备不仅标志着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而且也标志着全世界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解决这种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迫切需要,认为美国的逆差有利或不利或认为中国的顺差有利或不利都显得不重要了。
  
  产生失衡的原因很多,可以归纳为的是以下几个:
  
  1、 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长期的计划经济使我国上下普遍认为贸易顺差越大越好、外汇储备越多越好的习惯性思维,在政府干预下,人民币的被人为低估,以有利于出口。但是,人民币与美元等外汇应该有其合理的比价,因势利导令人民币渐进地回到合理水平,对国家是有利的。亚洲金融风暴后,本来给我国提供了一个将人民币汇率调整到较合理水平的机会,遗憾的是我们错过了。经过几年的经济运行,人民币被低估的程度不断增大。不得不承认这是导致现在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现在应该当机立断对人民币汇率进行重估,因为这个问题越晚解决,风险和代价就越高。
  
  2、 储蓄率过高。中国储蓄率过高是老问题,这并不是中国人民爱存钱,而是中国人民没有安全感,储蓄给了他们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经济、政治改革才能够实现。
  
  3、 不恰当的对外资优惠政策,外商直接投资过多。对外资的引入缺乏选择性,而这些外资很少或并不从国外进口选择的设备和技术,投资被以结汇成人民币的形式在中国境内消化了。
  
  4、 需要收紧的出口鼓励政策,使出口过旺。对资源性的产品出口应立即停止退税政策,必要时加征出口税,减少出口退税;
  
  5、 部分残留的计划经济制度造成的价格扭曲;不合理的价格使人民的购买力降低,造成了内需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
  
  6、 过于严格的资本汇出管制制度;目前国家正在放开,让便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但长期管制的害处已经显现,中国企业缺乏走出去的能力。尤其是大型国企,他们多数是通过垄断地位做大的,故大而不强,没有竞争力;我看2004年CCTV年度人物中保总裁就不够格与XX同台领奖,中保这样的企业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与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XX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是任正非倒是更合理些。
  
  7、 美国的储蓄率过低;美国应通过增加税收以及减少公共开支来实现储蓄率的提高。这些只能指望美国政府有所作为,毕竟失衡损害的不仅仅是中国。
  
  中国已经发生的长达15年的双顺差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日本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在高速发展期均没有发生过如此长的双顺差的现象。因为我们当初引进外资的初衷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但外国先进技术很多时候是可以买到的而不是要通过引入直接投资得到,日本和韩国就没有依靠引入国外直接投资来实现技术的引进,所以在日本贸易大量顺差的时候却保持在资本项下的逆差。
  
  一国的经济之所以可以有逆差是因为外国的资金的流入,而这些发生的前提是外国投资者对该国的经济有信心。而一旦一国逆差时间过长,外债过大,外国投资者信心失去的时候,就可能发生外资撤出,从而发生债务危机,70年代的拉美就是这样的,而我国外资政策的制定也正在这样一种国际背景下出台的,但问题是我们没有在平稳渡过97年金融危机以后,对双顺差越来越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这种原本使我们得到金融稳定的政策产生了莫大的危害。
  
  二、资本和贸易项下双顺差的危害
  
  人民币估值过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使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偏低,财富外流,还使人们的购买力降低,内需不足而减少了对外资的吸引力。由于外汇高估,使外商投资的成本也变得较低。另一方面,大量的外汇流入使本已过多的人民币货币供应无法控制,导致经济增速过快,增加了通胀的压力。
  
  而更大的危害则来自于经济失衡,对中国而言双顺差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我们既通过贸易方式向外输出资源(因为我们输出产品,取得的是债权),又通过直接投资顺差输出资源。而这些资源就被美国等西方国家用去弥补其国内储蓄的不足。这种经济失衡对我们的意义仅在于外汇储备的增加。
  
  从宏观来说,对中国这样一个穷国,在外汇储备安全之后,其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把资源用于国内投资以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将其用于购买美国国库券是不理智的。而要国内投资就必须将对外国的债权转化为国内的股权。当然,从外资手中购买股权代价太过高昂,固限制外资就成为主要的手段。减少了外资的流入就会给国内资本投资腾出空间。反之,现有的双顺差将使已经很穷的我们更穷。
  
  想想我们持有10000万亿美元的债券,收取利息。而美国及其它国家又有相应的投资在中国,由于风险的存在,他们要求的回报自然比较高,就形成了世界人均收入排名128位的中国每年用几百亿美元来补贴比我们富裕得多的西方国家。故,我们应该在充分利用外资带来的好处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减少外资的害处并对外资进行必要的限制,尽快取消可种鼓励外资的政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最近就有人提出,不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如何合理,但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为了2.5亿美元而把徐工这样的龙头企业卖给海外投资者的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想到过几年1美元只相当于5元或4元人民币时,就更加会觉得这种交易的不合理性,只是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方法便是人民币升值。在这里我倒是想,中集是否可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举拿下徐工这样对我们同样有战略意义的公司,这是题外话了。当然,这里并不否认外来投资给我们带来的其他各种各样的好处。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三大资本净输出国,中国的投资收益一直是负数(2005年是例外)。而与此相对照,作为一个资本净输入国,美国的投资收益却一直是正数(因为中国的债权多是以低利率的美国国债的形式实现的,而中国的负债多是以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出现的)。这一对比的意义值得我们沉思。从长期来,随着外资存量的增加,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外国投资收入汇出的数量会不断增加,中国在未来可能不得不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以便维持经常项目的平衡,我们的子孙可能会背上支付直接投资汇出的沉重负担。
  
  另外,由于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不断增加,2002年以来美元已经开始了所谓“战略性贬值”的过程。一旦中国试图大量减少外汇储备,伴随而来的很可能是手中的外汇贬值。
  
  三、国家可能采取的减少双顺差的措施及其局限性
  
  为减少双顺差及其影响,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下面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如果能够认真贯彻实施还是不错的,但很多问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局限性就不言而喻了,这些措施是:
  
  1、 增加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体系以及教育体系的公共支出,以降低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储蓄率;
  其局限性是目前的政府支出很大程度在于体系内的行政及党务开支过大,如何压缩这部分开支,将资源更多的转移到社保、医疗以及教育上是个很大的难题,它也涉及到我们的国家管制体系的问题。
  
  2、 通过财政和其他手段,缩小城乡、地区和阶层收入差距;
  其局限性是政府已经在最近几年通过调整农业税等手段来这种差距,但这种差距的缩小的速度尚不能抵消因为发展而带来的差距的扩大,故效果不佳。
  
  3、 深化国内金融市场、投融资体系改革,使国内储蓄能够顺利转化为国内投资;
  局限性:这一点说说容易,做起来就太难了,由于从朱镕基起的政府在很大程度将股市变成了国企脱困的提款机,股市已经严重信用不足,要起到融资主要渠道的作用似乎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
  
  4、 允许人民币更多地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汇率;
  这就是允许人民币更快地升值,我们已经在做,只是还不够快。
  
  5、 取消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对内、外资实行国民待遇;
  这一点正在实施,只是有些地方政府还转不过弯或是为了地方的利益不认真执行,方法是人大尽快地立法,中央政府加强执法。
  
  6、 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
  出口退税正在减少,以后资源出口不仅会没有退税,还会加征出口关税。其它有整体竞争优势的产品也应减少出口退税。
  
  7、 采取有力的措施,制止地方政府为引入外资而进行的恶性竞争;
  不管外资给我们什么害处,但对当地政府而言,税收、就业、消费等好处是即时的,可见的,所以要求中央政府采取措施,人大尽快立法。
  
  8、 制止地方政府把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状况作为政绩的考核标准;
  这是一个行政管理办法,比较容易做到,但要使之起实效又很难,因为即使外商投资本身不作为指标,它们在税收、就业、GDP等指标上对地方还是有直接贡献的,故这一方法的作用会很有限。
  
  9、 取消中央政府有关规划中的进出口和外资引入量指标(仅做预测);
  这一条当然容易做到,但对消除顺差的作用几乎没有,只是体现了中央的态度而已。
  
  10、 进一步推进价格体制改革,使价格能够反映国内资源的稀缺性;
  这一点倒是能起作用,抬高稀缺性资源的价格可以有效地抑制出口,同时还可以有更好的出口价格,由于国有垄断企业的低效率,这项措施实施的难度较大,故而一些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也应同步进行,只是这部分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不大且还在缩小,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11、 各级政府制订应急预案,为出口企业的结构调整做好充分准备,把结构调整对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冲击降低到最低限度;
  这样的事本就不该是政府来做,而是企业来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教育所有的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后坚决将出口美元价格涨上去,只要大家都涨了,问题也就小了,当然不是没有问题,但以为国内别的企业可以不涨是错的,因为大家的成本都上升了,而且这种涨价的理由是外商普遍可以接受的。
  
  12、 适当放松资本管制。但是坚决不放弃用管制的办法遏制投资资本的流入;
  不仅仅是适当放松,对私人资本以及非国有企业应完全放开管制,鼓励他们到海外投资,政府已经在这么做,管制资本的流入当然要坚持,不仅要坚持,而且还要加强。
  
  
  13、 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鼓励三资企业利用国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
  鼓励三资企业利用国内金融市场没有错,但更应该给民企以扶持,鼓励和帮助民企在国内上市,鼓励国内的创业资金的投资活动,政府应该在税收等各方面加以扶持。
  
  14、 实行与WTO不相冲突的产业政策,限制外资对某些特定产业的进入;
  这个政策其实一直在实行,做起来有难度,因为WTO本身就是西方国家要求进入中国市场与我们达成的一个妥协,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审批、环保评估等方面阻止外资的进入或提高外资进入的门槛,集装箱行业就是一个应该阻止外资投资的行业;在这里我倒有个建议,重新将外商的投资审批权拿到中央,将地方批准外资的额度从3000万美元调整到500万美元,不知道中央会不会同意。
  
  15、 增加政府支持企业的公共支出。
  政府支持企业应更多地从软环境入手,资金支持应多通过民间进行,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国内企业的旅游规则,税制度来扶持国内企业,公共支出还是应该用于教育、医疗、养老、国防等方面。
  
  虽然上述的方法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如果真的能有效的实施,我想对减少双顺差,发展中国经济还是有极大的作用的。
  
  四、人民币升值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已经不是要与不要的问题了,而是何时以何幅度进行的问题。一般估计,央行会以较小的幅度多次进行,但幅度一定比去年7月以后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大。但更有经济学家提出,要大胆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可贻误的是战机。
  
  但我们不能预测人民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的具体走势,也不可肯定将是小步慢走还是小步快走(大步快走的可能较小)。未来两三年内,人民币升值10%至15%甚至20%是可能的,现在假设人民币在未来三年升值20%,同时伴随着上述各项政策的认真落实。它可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影响如下:
  
  1、 内需扩大,导致货币政策收紧,通胀压力加大。进口会增加,从而缓解货币供应的压力以及国际上对我们的压力;当然,内需的扩大会导致外来投资的增加从另一角度增加顺差,这就要求能加强控制;
  
  2、 因为进口的增加,尤其是原材料以及能源的进口增加将导致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的行为,减少资本项下的顺差。
  
  3、 部分以出口企业受到货币升值的影响,竞争力下降。但中国在绝大多数产业上的比较优势远不是20%的货币升值可以抵消的,但由于出口美元报价的上升,中国的出口还将继续增加,即顺差会扩大。与货币升值后的日本应该相似。
  
  4、 资本项下的汇出会增加,对外投资以及出国旅游会明显增加,缓解顺差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将远不会象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可怕。对经济的冲击将是非常有限的,而短期的影响很快也会过去。而这些冲突将很快被内需的扩大而抵消。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