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励自己努力以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提升自己
 :: Blog List ::
钉子 发表于 2006-7-2 14:45:59

青藏铁路开通了,这可是向往西藏的所有人的福音。这里有两张非常值得珍藏的青藏铁路地图,下期国家地理“青藏铁路”专刊将随刊夹带。先睹为快呀!!!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青藏高原的介绍:


青藏高原(北纬25°~40°,东经74°~104°)是亚洲中部的一个高原地区,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的全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

地理



青藏高原的周围有许多山脉,它们大多数呈从西北向东南的走向,相对于高原外的地面他们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许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别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时高原内部除平原外还有许多山峰,高度悬殊。高原上还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泽。亚洲许多主要河流的源头在这里。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印度河

湖泊



班公错
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
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
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
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
纳木错
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地质形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一个高原,2.4亿年前,印度板块开始向北向亚洲板块挤压,由此引起昆仑山脉和可可西里地区的隆起。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进,并不断向亚洲板块下插入,青藏高原在对此上升阶段中形成。青藏高原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其上升速度曾几度达到停止,但有时也非常迅速。一万年前其上升速度曾达到每年7厘米。

今天的青藏高原中部以风化为主,而边缘仍在不断上升。

气候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高大的阻风屏,它有效地将北方大陆的寒冷空气阻挡住了,使它们不能进入南亚。同时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方温暖潮湿的空气北进,是造成南亚雨季的一个重要因素。

文化

藏高原上人烟稀少,但虽然如此,这里有可能在两万年前就已经有旧石器文化的人类生存了。青藏高原上的文化受到其周围文化(汉文化、西域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它也保存了它的独有性。

西藏的历史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原名为青康藏高原,范围包括全部的青海省、西康省和西藏,以及新疆、四川、云南诸省的一小部分。1955年,中国撤消西康省,将西康分成两半,金沙江以东地区划入四川,以西则划入西藏,青康藏高原也因此而易名为“青藏高原”。) 

原始的传说

有关藏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是来自印度,是释迦牟尼的后裔;有的以藏族人相貌与马来西亚人相似,而认为应是有马来西亚半岛迁徙而来。然而,在藏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则是记载在藏文史书《西藏王统记》中的一段“猕猴变人”的传说。

相传普陀山上的观世音菩萨命其猕猴徒弟,由南海到雪域的西藏来修行。为了度化西藏,猕猴与当地的妖女结合,生下六只小猴,老猴将它们送到果树林间,任他们各自觅食生活。这些小猴长大后,互相交配又生下了五百只小猴,如此愈生愈多,眼看树林间的果子渐渐稀少,观世音菩萨便命老猴到须弥山中取来天生五谷种子,撒向西藏大地,于是长出了各种谷物。这些猴子改吃五谷,尾巴渐渐缩短,逐渐进化成人形,这便是藏族的祖先。

传说在泽当东方的贡布山上,还留有当年猴子们栖息的“猴子洞”遗迹,而“泽当”在藏语里就是“猴子玩耍之地”。离泽当不远的撒拉林,传说是老猴当年谷撒大地的地方,有“藏族第一块田地”之称,至今,每逢春耕播种时节,藏人们仍要到这里抓一把“神土”,以保佑丰收。

这样的神话传说固然无从考证,却反映了西藏高原在人类有记载历史之前便已有原始人类活动,这由近年陆续在林芝、定日、昌都等地发现的旧石器、新石器遗址可得到佐证。

西藏的原始人类又与甘肃、青海一带迁徙而来的羌人融合,而发展成为藏族。藏族原来只是居住在山南地区的一个原始部落,部落的第一个首领叫聂赤赞普,“赞普”是英武之王的意思。他是后来吐蕃王室的始祖,他的子孙也世袭“赞普”的尊号,所以历史上将藏王称为“赞普”。公元七世纪前,藏族部落分散各地,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以武力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吐蕃王朝,藏族才开始壮大。 

统一的吐蕃王朝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将都城迁到拉萨,并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推行一系列重要措施,并且仿照印度的梵文创立了西藏文字。此外,松赞干布也打算以联姻的外交来巩固王朝,于是先向南方的尼泊尔请婚,娶得赤尊公主。然后又在唐太宗贞观八年,派遣使者到长安上表求婚,但这门婚事被唐太宗婉拒,松赞干布一怒之下挥兵攻打唐朝,唐太宗也不甘示弱,以武力反击,大败吐蕃。但经过这一战,唐太宗也深知吐蕃顽强,不易征服,故答应其宰相,将文成公主下嫁给藏王,时为贞观14年。

第二年(贞观15年),文成公主由长安出发,经过两年多的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拉萨。随着文成公主的入藏,汉族的文学、艺术、医学、历算、农业等文化技术也传入了西藏。后来,文成公主又由唐朝召来五百名工匠协助建造大昭寺、小昭寺,大昭寺不仅建筑宏伟,更成为西藏佛教的圣殿,至今香火不绝。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佛经及其虔诚的心,也促进了佛教的推广。佛教对西藏文化及藏族生活习俗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文成公主可说是最关键的人物。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过世之后,大唐和吐蕃的关系恶化,双方时战时和,一直持续到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双方各因国内战乱频繁,于是协议互不侵犯,并将盟文刻在石碑上,分别立于长安和拉萨。如今拉萨的“唐蕃会盟碑”仍树立在大昭寺前。

自松赞干布开始,佛教在吐蕃日渐盛行,后来更是礼遇印度高僧入藏弘法,结果融合了西藏原始宗教钵教(笨教),创立了西藏密教,即现在所说的喇嘛教。随着喇嘛教势力的日渐增大,与旧贵族大臣不断发生矛盾,各种冲突愈演愈烈,甚至演变为群雄割据的局面,吐蕃逐渐沦落为黑暗时期,国力日渐衰落。 

萨加王朝与政教合一

经过了漫长的黑暗时期,十一世纪初,吐蕃文化开始复兴,佛教在西藏也衍生数个教派。十三世纪时,吐蕃向元朝请降,第一次纳入中国版图,元朝虽然派有将军驻吐蕃,但藏人仍享有相当的自主权。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对西藏的统治采取怀柔政策,他尊西藏佛教萨迦派领袖八思巴为国师,赋予他西藏的统治权,于是西藏又成为一个统一的王朝---萨迦王朝。另一方面,西藏的佛教也籍着元朝皇帝的信仰,而逐渐向北方的蒙古草原传播,这就是今日中亚、内蒙、外蒙的蒙古各族所以会信仰喇嘛教的原因。

元朝被灭以后,萨迦王朝也跟着衰亡,终于被葛举派的帕竹教派所取代。之后,藏王又取得政权,成为西藏的当权者,但由于藏王与喇嘛教的关系相当密切,政教合一的局面仍然维持。

这一时期,西藏还有更重大的一件事,那就是宗喀巴(1357-1419)的宗教改革。他鉴于当时西藏佛教界的颓废,而创立了严守戒律的新教派--格鲁派,格鲁派兴起后迅速发展,不久便成为西藏的主流教派。宗喀巴死后,格鲁派以“活佛制度”解决掌教的继承问题,他的两大弟子分别转世为“达赖”和“班禅”。

明神宗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格鲁派掌教被蒙古土默特部的俺答汗赠以“达赖喇嘛”的尊号,是达赖三世,他追认前两位掌教为达赖一世、达赖二世;公元1645年,日喀则的格鲁派掌教也被蒙古和硕特部的固始汗尊为“班禅喇嘛”,他也追认前三世而自认为班禅四世。

由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虽然时有外来势力介入,但一直与西藏政权、历史息息相关的仍是达赖喇嘛政权。而达赖喇嘛政权的建立,达赖五世居功其伟。达赖五世(1617--1682)富有政治才能,公元1643年,他籍蒙古固始汗的兵力打败藏王,统一西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王朝”。然后,又于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到北京朝觐,接受清廷的册封,更加巩固了他的地位。他在世的时候,可以说是西藏文化的黄金时代,不论经济、文学、艺术都有显著的发展,集西藏艺术大成的布达拉宫,也在这时开始重建。 

清初的统治与英国的入侵

达赖五世死后,西藏局势不稳,清廷以安定西藏为由,派大臣驻守西藏,时为康熙44年(公元1705年)。康熙59年,清廷又派兵驻守拉萨,立达赖七世成立新政府;雍正五年,清廷明定驻藏大臣制度;乾隆15年,提高驻藏大臣的职权,西藏重要政务必须由达赖喇嘛与清廷驻藏大臣合议,才能作成决定,西藏成为清朝宗主权下的保护国。乾隆55年,尼泊尔入侵西藏,攻陷日喀则等地,清廷派兵协助藏人击退尼泊尔,并将领土分为卫(前藏)、藏(后藏)、康(西康)及阿里四部分,从此确立了中国对西藏的统治权。

十八世纪末叶以后,英国以殖民地印度为基地,试图将势力向中国西南地区伸展,屡次要求与西藏通商。1888年,英国与西藏发生武力冲突,彼此的关系恶化,终于在1903年,英国以英领印度军队强行通过边境攻入西藏,双方在江孜宗山激战,至今宗山上的抗英炮台仍然存在。江孜失陷后,英军攻入拉萨,达赖十三世流亡到蒙古,班禅被迫和英国缔结“拉萨条约”。达赖十三世由蒙古辗转到北京,但他深知那时的清廷无法依托,于是在宣统元年(1909年)返回拉萨,图谋独立。清廷知道后,派四川总督攻占拉萨,达赖十三世不得不再度由西藏出走,这回他逃往印度寻求英国的保护。

独立冲击下的西藏

辛亥革命爆发后,达赖十三世重返拉萨,在英国的扶持下宣布独立,并主张金沙 江以西应划归西藏,所以经常在西康边境一带滋事。国民政府成立后,西藏虽然派有驻京代表,中央也在拉萨设有驻藏办事处,但是政府很少能到达金沙江以西 的区域。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签定和平解放西藏协定。1956年,设立西藏自治区,并将原金沙江以西地区并入西藏。由于设立自治区政权后,传统的奴隶制社会体制和宗教至上的僧院制度被改革,于是西藏各地对此不满的人士陆续掀起了反抗运动,甚至于1959年在拉萨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达赖十四世逃亡印度,追随他逃亡的藏人多达十余万。

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也波及了西藏,多数寺院被夷为平地,僧侣被驱逐,文物也遭捣毁,给西藏的历史文化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现在国家已恢复藏人的宗教自由,并推动藏人治藏政策、加强藏语教育、免除税收、免受计划生育限制等措施,努力改善藏民的生活水平。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独立的呼声仍然不断。1987年秋到1988年春,短短半年之间,拉萨数次发生反政府运动者与军队之间的冲突事件,使得拉萨不得不在88年春宣布戒严,直到90年四月才宣布解除。

另一方面,流亡的达赖十四世仍不时地游走各国,为西藏非暴力的独立运动到处宣传。1988年6月,他在法国发表宣言:假如中国承认西藏的自治权,西藏也将承认中国拥有西藏的外交权。达赖十四世本人于198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1994年12月初,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布达拉宫在西藏拉萨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在拉萨海拔3,700多米的红山上建造了999间房屋的宫宇--布达拉宫。宫堡依山而建,现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13层,高115米,全部为石木结构,5座宫顶覆盖镏金铜瓦,金光灿烂,气势雄伟,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被誉为高原圣殿。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



传说这座辉煌的宫殿缘起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被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了重建布达拉宫,时年为公元1645年。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过扩建,于是布达拉宫就成了今天规模。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他们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并且经过处理的达赖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干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即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意为胜三界),其中供奉清干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它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赖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说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毫不为过。

独特的布达拉宫同时又是神圣的。因为每当提及它时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西藏。在人们心中,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又目睹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已经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徵。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Best view with 1024 x 768 pixel & IE 6.0.
About Me
Archives Categories
Replies List
My FriendLinks
Blog Info

Powered by Oblog.